
殘斷
為科學開展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進一步提高文物的陳列展示水平,加強館藏文物資源有效利用,近日,天水市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組織工作人員對館藏67件陶質(zhì)文物保存現(xiàn)狀進行了信息采集、科學分析及病害評估等工作。

刻畫
此次主要對201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撥交的一批文物以及2014年接受的社會捐贈文物進行信息采集和病害評估。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7件,一般文物59件。這批擬保護修復的文物時間跨度長,文物器型多,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類文明初期生產(chǎn)、生活方面的信息,特別是突出反映了天水區(qū)域性文化的典型特征,對深入開展天水古史文化研究、探究天水地域文化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裂縫
針對該批次擬保護修復的陶質(zhì)文物中部分文物出現(xiàn)殘斷、彩繪層脫落、硬結(jié)物、刻畫、裂紋及裂縫等病害情況,天水市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工作人員運用便攜式能譜儀、X射線探傷器等多種現(xiàn)代化分析檢測設備對這批文物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體檢”,采集了文物信息,科學分析、評估了病害成因,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為下一步方案上報、審批后開展保護修復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泥土附著物

脫落

硬結(jié)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