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日戰(zhàn)略的兩種可能性
中日政治關系緊張有可能升級為經久對抗甚至沖突。
由于多方面深刻和重大的動因,在可預見的時期里,中日之間多項重大政治和戰(zhàn)略爭端大概沒有一個能夠短期內真正得到解決或消弭。但另一方面,中日政治關系的惡化若不爭 取予以制止或阻滯,必定給兩國各自的根本利益以及東亞的穩(wěn)定和安全帶來危險。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時間內,必要和切實的任務不在于(至少首先不在于)解決重大爭端,而在于緩解緊張和謀求基本穩(wěn)定,控制天然不穩(wěn)定和潛在危險的中日關系對抗動能。
為此,中日兩國政府急需確定對待重大爭端和謀求基本穩(wěn)定的一條最根本規(guī)則,即兩國不得在彼此間有重大爭端的問題上采取任何旨在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還有四條基本規(guī)則需要逐步確立,那就是:區(qū)別 中日關系的四個主要領域——歷史問題爭端、戰(zhàn)略對立、外交關系和經濟互相依賴,盡可能防止或阻止在其中一個領域發(fā)生的重大緊張或危機過度地影響其他領域;區(qū)別政府言行與民間言行,將政府言行當作判斷對方國家意圖和政策的惟一標準,防止或阻止民間行動過度地影響政府間工作關系;對政府言行主要應當采取就事論事式的具體評判;在嚴重緊張得到控制的基礎上,雙方都應當認識到適當和有限地就具體爭端表示先做讓步、至少以此試探對方意圖和開創(chuàng)緩解或解決的機會是有益的。
如果在中國為避免經久對抗和沖突而認真努力的同時,日本政府由事實反復表明無意認真依據上述應有的根本規(guī)則爭取緩解緊張,控制中日關系的對抗動能,那么中國就將大致只剩一項對日基本戰(zhàn)略選擇,那就是在中國奔向強大的總潮流中,針鋒相對和持之以恒地實行強硬的對日態(tài)勢和政策,包括在國際政治中爭取最大可能程度地孤立日本。這么一種戰(zhàn)略有其重大代價,但在日本確實決意與中國經久“較量”的情況下,中國大概不僅要被迫采取之,而且多半能夠據此“克服”日本,亦即迫使日本最終在心理上不得不接受中國的崛起。
無論實施怎樣的對日戰(zhàn)略,無論中日政治關系緊張狀況有多嚴重,必須堅持在政治和戰(zhàn)略上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區(qū)別論”。中國政府和中國公眾需要通過合情合理的方式,盡我所能地參與爭取防止日本大多數公眾改信日本右翼歷史觀和政治觀,并且盡我所能地爭取參與阻止他們經久地確立對中國的一種看法——“中國迅速強大但對日本懷抱強烈敵意”!铩(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