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商路上,高人、貴人等相助固然功不可沒,但真正成就潘石屹的還是他自己。創(chuàng)立SOHO中國以來,農民出身的他用高調的言論與宣傳,成功將自己塑造成“地產明星”、“最有娛樂精神的地產商”,而且所有媒體活動總能與其賣樓生意巧妙地結合,極大地推進銷售。
■ 文 / 陳旺年
潘石屹出生在甘肅天水的小山村,后來靠用功苦讀,終于成功從農村突圍,考上大學;下海經商,搞房地產,再次實現(xiàn)人生軌跡的轉變;再后來認識有著海外背景的碩士老婆,把企業(yè)做大,成功實現(xiàn)人生三級跳。
出身貧寒的他,既有著吃苦耐勞的堅韌,更富有貧苦人家的“狡黠”。家里靠不了爹娘,家外靠不了組織,所以只能靠自己沒命地往外爬、往上拼。有人評價說,高調而又會營銷的潘石屹有著“農民式的狡猾”。潘石屹的另類智慧與持續(xù)麻煩,成為中國地產界的奇人異事。
跟上高人找上貴人
民間有句格言,“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離不開高人開悟、貴人相助”。
早年,讓潘石屹下決心改變人生的人,是被他稱之為老師、身負中國“首富”和“首騙”兩個名號的傳奇人物—“江湖大哥”牟其中。當時牟其中在深圳開著一家公司,牟以“北方姑娘的衣柜里最多只有兩件襯衫,而深圳姑娘的衣櫥里有10件以上的襯衫,還都是的確良的”,來打動潘石屹那顆十分渴望賺錢的心。
在上世紀80年代,潘石屹辭職下海,成為“萬通六君子”之一,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結識了多位事業(yè)上的重要伙伴。在“六君子”中,潘的地位并不算高。據公開資料披露,當時王功權當總經理,馮侖和劉軍為副董事長,而潘石屹通常只排在最后,是“管財務的”。據王功權回憶,潘石屹在財務上很精明,大家還給他取了外號“潘老財”。
潘石屹和任志強是房地產界一對有趣的歡喜冤家。任志強稱自己為“勤勤懇懇的菜農”,說潘石屹是“二道販子”,由于與老任的多次項目合作,老潘才賺了不少的錢。
他人生的第二次飛躍,緣于與張欣的相遇。按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張欣是個地地道道的“白富美”。張欣童年移居香港,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曾在華爾街高盛公司工作,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潘石屹與回國后的張欣一見鐘情,很快就決定結婚。恰巧當時,潘石屹與其他五人因萬通發(fā)展問題意見相左,便離開了萬通,在1995年與深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張欣創(chuàng)立北京紅石(SOHO中國前身)。兩人共同開發(fā)了SOHO現(xiàn)代城、長城腳下的公社等系列樓盤。在公司里,張欣分管建筑設計、資本運作,潘石屹則分管銷售和政府關系。潘石屹說:“張欣對我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伴隨著感情收獲,潘石屹的財富也得以猛增。兩人被認為是當今地產界最成功的夫妻搭檔。
商界明星玩轉營銷
在潘石屹商業(yè)成功的路上,高人、貴人等固然功不可沒,但真正成就潘石屹的還是他自己。在中國房地產界,潘石屹被稱為“營銷大師”。創(chuàng)立SOHO中國以來,農民出身的潘石屹用高調的言論與宣傳,出書、拍電影、做主持人等,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地產明星”、“最有娛樂精神的地產商”。而所有媒體活動總是能與他的賣樓生意巧妙地結合,并且極大推進銷售。
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老板是潘石屹特別重要的推銷對象。他常常親自前往拜訪。有山西媒體曾報道過這樣的場景:2005年,潘石屹帶著路虎、沙盤、美女,在山西最高檔的酒店宴請山西客戶。有媒體這樣描述潘石屹的飯局:“真是不可思議。整件事情聽起來就像一群身價10億、身經百戰(zhàn)的商人在這場飯局中全都化身為崇拜潘石屹的粉絲。偶像一發(fā)話,粉絲就埋單了。”
在當年,大家并不熟知“事件營銷”為何物,但潘石屹已將其運用得爐火純青。潘石屹似乎總能將公司的負面新聞轉化為事件營銷,以此創(chuàng)下銷售奇跡。1999年,潘石屹與老搭檔鄧智仁在SOHO現(xiàn)代城定價等方面發(fā)生嚴重分歧,鄧智仁離開現(xiàn)代城后,聯(lián)手第一商城導演了震驚業(yè)內的挖人事件。潘石屹盡管非常生氣,但很快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商機。他通過寫公開信的方式,讓自己直接成為新聞,吸引公眾眼球。2000年,他邀請當時已是北京房產界大佬的任志強前去現(xiàn)代城參觀。沒想到任志強寫了篇萬字長文,對現(xiàn)代城大加批判,潘石屹卻在媒體上大幅刊登回信,大談地產創(chuàng)新,由此又賺足眼球。后來,他還將批評SOHO現(xiàn)代城的重點文章收集起來,取名《SOHO現(xiàn)代城批判》,公開出版。
離高大上還有多遠?
潘石屹時常身處聚光燈下,聚焦既成為他營銷的推動力,有時也給他帶來麻煩。潘石屹不斷地重復著這種出現(xiàn)丑聞、回應丑聞的舉動。
有爆料稱“在京擁有41套房、共計近萬平米的陜西房姐龔愛愛,大部分物業(yè)來自于潘石屹的SOHO!迸耸俦毁|疑“與龔愛愛串通洗錢”。
潘石屹還時常帶出一些市井智慧的“狡黠”。在十年前的一次推廣活動上,因為抽獎導致現(xiàn)場混亂不堪,大家都很懊惱,潘石屹卻將其視為聚集人氣的好辦法。此后,SOHO舉辦活動總是有意制造出一些人滿為患、現(xiàn)場嘈雜甚至有點混亂的氛圍。
有段時間,北京連續(xù)出現(xiàn)霧霾,潘石屹在微博中高調關注北京空氣質量,甚至自帶檢測裝置在參加北京人代會時現(xiàn)場檢測PM2.5。這卻被網友指責“降PM2.5,先從自身做起”、“并非真的環(huán)!薄T从凇巴㏒OHO施工工地的揚塵問題少說也在半年以上了”,以及“銀河SOHO空無一人卻徹夜亮燈”。對此,盡管潘石屹及時道歉和“改正”,但其公眾形象卻受損不少。
企業(yè)家與商人的共同之處都是賺取利潤,但企業(yè)家和普通商人行事風格卻大相徑庭。企業(yè)家以做成某一件事情為目標,利潤不過是一個結果,不會為了利潤去犧牲基本的商業(yè)原則;而在商人看來,利潤就是他的目標,其他都不過是手段。
媒體稱潘石屹“農民式狡猾”與真正“高帥富”有距離。其實,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以及當前所處轉型時期,很多商人無疑在利用機會發(fā)揮才智賺大錢方面是很成功的,但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yè)家,還有很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