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溫家寶親筆回信感言民族精神 )

老畫家展示溫家寶回信。

油畫《黎明》(196×182) 作者 張方震
“感謝你用畫筆記述了那悲壯慘烈的情景,繪制了感天動地的畫面!9月16日,四川美術(shù)學院79歲的老教授張方震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用毛筆親筆寫給他的一封回信,溫家寶在信中感謝他用畫筆記錄了歷史,并稱畫作會激勵我們的人民勇往直前,不斷進步。
一位前總理,一位藝術(shù)家,他們之間怎么有了交集呢?重慶晨報記者昨日趕到張方震位于黃桷坪的工作室采訪,探訪這封信背后的故事。原來是一幅描繪汶川大地震的油畫作品《黎明》將兩人聯(lián)系起來……
作品創(chuàng)作歷時一年
記者在張方震的工作室看到了這幅名為《黎明》的油畫作品。作品的長寬都接近兩米,畫面主題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近景是一棟傾塌的房屋,溫家寶手持擴音器站在一片廢墟上,與被掩埋的人對話,神情凝重,而身旁救援隊員、部隊官兵和醫(yī)務人員正在緊張施救。
張方震介紹,這件作品是2009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爱敃r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地震發(fā)生后災區(qū)的情況,被深深感動了,當時就想用畫筆將自己的感動記錄下來!睆埛秸鸹貞浾f,從2008年6月份開始構(gòu)思,到2009年6月完成,這幅作品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
“當時很多藝術(shù)家都創(chuàng)作了與地震有關(guān)的作品,更多的是對災區(qū)場景的再現(xiàn),所以我在創(chuàng)作時就刻意避免去畫某一具體場景,而是想通過一幅畫來反映整個抗震救災的事跡!睘榱烁玫貏(chuàng)作,張方震觀看了很多拍攝災區(qū)的畫面,搜集了幾百幅災區(qū)圖片,光是草稿就畫了30余幅!拔覍⒖吹降暮芏嗳撕褪陆M合到了一幅畫面當中。因為以前多次去汶川及附近的地方寫生,所以對那一片非常熟悉,這也為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便利!
油畫展現(xiàn)抗震救災場景
作為畫面中心的主要人物溫家寶的形象,是張方震創(chuàng)作的重點!拔沂且獎(chuàng)作出一個符合整幅作品場景的溫家寶的形象,這不能照著具體的某一張照片去畫!睆埛秸鸾忉屨f,畫出來的溫家寶不僅要樣貌像,他的動作、角度甚至表情,都必須與畫面反映的場景相符合。
當時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時間正好是第11屆全國美展的征集時間,張方震計劃用這幅作品去參加全國美展。在重慶市組織的初審評選中,張方震的這幅作品獲得了優(yōu)秀獎,并被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美展的最后評選,但最終這幅作品卻沒有能出現(xiàn)在全國美展中。
作品得到溫家寶贊賞
在2009年底,張方震將這幅油畫制成了2010年的年歷,送給了自己的學生和親朋好友。”這幅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賞。“張方震說,當時他就想把作品制成的年歷寄給溫家寶,考慮到溫家寶工作肯定會很忙,不好打擾他,直到今年7月1日建黨節(jié),才把年歷寄了出去。
張方震還給溫家寶寫了一封信,但并沒有期望能夠得到溫家寶的回信:“我想他一定會看到這幅作品,但根本沒有想過他會親筆給我回信,我只是想讓他知道,我們都很感謝他對我們的付出!睖丶覍毣匦诺呐Fば欧馍蠈懼八拇佬g(shù)學院 方震同志 收”,信封右下角署名“溫家寶”。
打開信封,是一封溫家寶用毛筆書寫的回信,信不長,一共兩頁,175個字。溫家寶在信中寫道:
方震同志:
七月一日的來信及所附油畫《黎明》的印制品收到了。您一番真誠的話,又讓我想起五年前那場特大災難,懷念那些死去的人們,想念曾一起戰(zhàn)斗的災區(qū)群眾,再一次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頑強不屈、勇于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所感動。
感謝你用畫筆記述了那悲壯慘烈的情景,繪制了感天動地的畫面。你的畫會留存下去的,留給子孫,留給歷史,激勵我們的人民勇往直前,不斷進步!專此,敬頌教安。
溫家寶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四日
張方震7月1日寄出信,9月16日收到回信;叵肫鹉玫綔丶覍氂H筆信的那一刻,張方震說自己意外、高興和激動:“我真的沒想到他會親筆給我回信,這會激勵我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作品,明年的第12屆全國美展,我還會參加!蔽/重慶晨報記者 孔令強
本組圖/重慶晨報記者 胡杰
張方震,重慶人,出生于1934年。1959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shù)學院油畫專業(yè),后留院任教。曾任四川美術(shù)學院繪畫系領導,長期從事美術(shù)教學,為油畫專業(yè)成為川美重點學科做出了巨大貢獻,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美院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